(PS.太過份了,真是個不公平的傳統社會 ^ ^)

卑南族人依其習俗辦理祭典活動的先後順序為少年猴祭、出草祭、狩獵祭、除喪祭、捕魚祭、小米收穫祭及潑水祈雨祭。
(1).少年猴祭為各祭典的開始,每年12月底辦理,其目的在培養少年的膽識及團結合作的精神。狩獵祭每年12月29日至翌年1月1日辦理,其祭典內涵由慰藉被出草者的靈魂轉換為訓練青年野外求生的技巧及敬老尊的道德。(2).除喪祭固定每年1月1日辦理,係以慰問喪家及驅除悲痛為出發點。潑水祈雨祭約於3月至6月擇氣候乾期辦理,祈求上蒼賜與甘霖復育大地,另兼具族人與漢族或遊客間潑水沖涼的趣味。(3).小米收穫祭每年7月中旬辦理,是部落最隆重的慶典,自收穫祭的通報開始至通報結束總共八天,全體族人均需盛裝參與,觀光客更是蜂擁而至,大家共同歡樂,另部落青年男子成年禮亦在本活動進行,忠實展現部落豐收文化的內涵。
休閒產業發展現況:
根據當天我們去的採訪現況,目前知本溫泉業者慘淡經營,狀況不好,而據原住民大哥說明,知本飯店業者曾經推出與原住民結合共同創造的原住民文化及溫泉泡湯活動,因為不善經營,目前也已終止活動,所以現今僅找到一篇文章描述著當年的盛況。
上千年前,卑南祖先從現今台東太麻里鄉三合村一帶上岸,其中一部份先民沿著溪流進入知本,他們一邊在溪流邊泡著露天暖湯,也一邊在生命延續下,逐漸建起了「卡魯馬安」(祖靈屋)向祖靈祭禱、架起了「達古範」(少年會所)教育下一代,接著蓋起「巴拉冠」(青年會所),在這裡教導青年人戰鬥技巧,賦予他們保護家園的重任。 上千年來,他們一直沒有忘記的是,每年3月要到太麻里那祖宗上岸的地點祭祖,感謝祖靈讓他們生命得以在這土地上延續﹔每年3到6月要辦潑水祈雨祭,希望得到大地的祝福與滋潤﹔每年7月要辦小米收穫祭,感謝天地的恩澤﹔每年12月要為少年人辦理猴祭,讓他們懂得勤勞與團結﹔每年12月底到1月初更要辦理狩獵祭,除了為所獵得的人頭進行祭祀外,也讓成年人知道,要長幼有序、要捍衛家園,更要懂得與自然相融共存....,每年將近10種祭祀典禮,這是卡地布不肯遺忘的堅持。
報導如下:隨著日本人入侵、漢人進入,部落也面臨衝擊。他們很巧妙地包容了這一切:1956年,傳教士進入來這邊蓋起天主堂,他們接受了,卻也堅持要把天主堂蓋得有「原味」,外觀不要鋼筋水泥,他們要石板﹔耶穌沒有變成卑南人,但所有的桌桌椅椅都是卑南勇士雕像﹔隨著教堂整建更新,他們也為教堂木雕雕出台灣各個族群樣式,達悟族可以在教堂中戴著鋼盔穿著丁字褲,鄒族也可以配上他們的鷹羽。(圖/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內的知本天主堂,是台灣極為罕見、相當具有原住民風味的天主教堂。陳志東攝影) 知本地區觀光不斷發展,他們放棄排擠,卻也跟著發展自己的觀光,沒有抗爭,也沒有盲從,他們開始組織「卡地布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積極整建祖靈屋、維護原味天主堂、把卡魯馬安(祖靈屋)、達 古範(少年會所)、巴拉冠(青年會所)弄整齊,接著,請部落老人弄出「法拉力優司工作坊」、「喀達德伴包哇工作坊」、「法拉撒工作坊」、「原始手工坊」等等8家工作坊,推展屬於部落的卑南十字繡紡織美、石頭彩繪﹔再請奧村包烏哇夫婦開了一間沒有菜單、卻有著最傳統烤肉與美食的「卡地布石板風味餐館」,最後,他們在部落入口處架起種種入口意象、繪出各種傳統圖騰與畫像,訓練出一批又一批的年輕解說員,持續他們的傳統祭祀典禮,然後告訴大家,歡迎大家到卡地布來,看我們團結在一起,跟我們團結在一起。(圖/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內傳統編織與阿拜糯米包點心製作。) 這樣的誠意,感動了易遊網跟知本地區的溫泉飯店業者,易遊網總經理游金章說,卡地布有著這麼原味的天主教堂、有著多樣豐富的活動、有著有特色的食物﹔知本老爺副總經理徐慶昌則說,卡地布有著具有延續性的文化傳承、有著保存良好的部落文化,甚至是一種已經落實於生活的文化,也因此,大家決定一起共同推出套裝行程,希望大家都能真正感受這屬於知本的卡地布文化之美。(圖/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內的石板風味餐,以及部落隨處可見的原住民圖騰畫像。陳志東攝影) 想跟卡地布團結在一起,易遊網目前正結合知本老爺與知本富野,推出平日2天1夜2人成行每人3599元的套裝行程,可以搭飛機、可以住在五星級飯店、可以泡湯、可以享用美食,更可以跟卡地布團結在一起。(圖/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內加鎖的祖靈屋,這個鎖,沒有鎖掉部落的發展與對外溝通管道,部落沒有自我設限,卻緊緊保存了傳統的部落文化。) 休閒產業發展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